中新網濟南5月23日電 (楊曉衛)“我覺得作為一個儒家學者,不僅要坐而論道,更要起而行之”。22日晚第三屆尼山論壇中韓學者對話現場,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的觀點亮出,即得到與會中韓學者的認同。
  顏炳罡說,自從去年開始尼山聖源書院有一個志願者團隊,由教授、專家組成的志願者團隊,我們給老百姓講課,是讓儒學重新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。這項工作目前效果很好,民風有很大改變。我想從尼山到陶山,都是儒學聖地,我們儒家學者應該有一個共同的心愿,那就是讓儒學重新走入百姓的生活。只有重新落實到生活當中去,儒學才具有真實價值。
  “將儒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,正是我們所期望的。”多年研究儒學的韓國儒學專家李龍兌幾乎是立刻表示贊同,“儒學作為生活禮儀來應用。他說,“我們最終的一個目的就是改變人、改變家庭、改變國家。”
  李龍兌建議從改變現代人的幸福開始,他說,孔子說的話就是“己所不欲、勿施於人”,所以說要培養一個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替別人著想的這種習慣。只要能做到這一點,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。就像孔子稱贊顏回的那樣,顏回雖然很清貧,但是他還是樂在其中。我們陶山論壇和尼山論壇能夠一起合作,能夠讓所有的人都感到幸福,把這樣的理念傳播到全世界,我們一定會成功的。
  山東大學韓國學院教授李學堂表達了對儒學應用於日常生活的肯定。他說:“我們之所以組織世界文明論壇,大家都在關心這個事,怎麼樣能夠和諧、包容、融合、多彩的世界,這是大家希望看到的結果。這些詞都非常好聽,剛纔提出一個問題來,如何才能實現這麼一個途徑、實現這麼一個理想。最重要的還是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,換位思考,然後進行理性的自我批判和批判。我們現在的人,要麼就是把這個事情看得非常美好,要麼就把一個事情看得一文不值,缺乏一種理性的批判。我感覺這個對我們將來人類文化也好、宗教也好、思想也好,都要承認一個差異。但是在批判中更多的研究對方,更多的理解對方,更多的發展自己,更多的去包容對方,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正確的道路。”
  這場以“儒學之與中韓人文紐帶”為主題的討論,因為中韓學者的熱情發言而不得不比預期延時了近半個小時。
  韓國首爾大學教授、韓國21世紀人文價值論壇共同委員長金光億總結說,中國是儒學的發源地,韓國的儒學在實際生活當中保留得很多。我們這兩個國家希望能夠共同的合作交流,儒學的核心理念是孔子所說的從自己自身的變化開始,我們要把孔子的這個理念、這個教導銘刻在心,為以後的共同發展提供努力。(完)  (原標題:中韓學者:共同努力讓儒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活起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12chnpf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